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志 | 做永远的创业者——访美国硅谷科技协会联合创始人刘再德


人物简介

刘再德,1982年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系雷达专业,Syracuse大学计算机硕士。现任勾股定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奇创投投资合伙人,硅谷科技协会联合创始人、副会长,主要从事高科技的创业及创业孵化工作。曾任世纪互联首席软件官、北京快网董事长兼CEO、Akamai全球事业拓展高级总监、Speedera研发及战略副总裁、FirstIP董事长兼CEO、Resonate首席技术官等。



12月的北京,寒风凛冽,当我们见到美国硅谷创业华人中的风云人物,学校78级校友刘再德的时候,颇感意外。在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互联网技术专家”、曾经的“中国互联网CDN行业领军企业的负责人”等光环留下的痕迹。一身朴素的刘再德,好客、健谈,言语中投射出阳光、率性,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


在互联网界打拼20多年的他,几经沉浮,如今又要开始一段新的征程。“我是一个以创业为乐趣的人。”他毫不掩饰自己,“一旦看到身边的机会,就不允许这些机会溜走,即便是要为此付出再多的代价。这要从第一次通过努力抓住机遇前往美国留学开始说起。”我们的采访,便从他和母校的故事展开。


“书呆子”的机遇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第二年,刘再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气象学院,当时,他所在的中学只有三名学生被大学录取。


“那个时候的我是个书呆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爱运动”,谈及大学生活,他爽朗地笑了。在学校,刘再德的勤奋在师生中是出了名的,他每天都坚持晨读,课后所有的习题都要学会、弄懂,一有时间就扎进图书馆读书……在他的坚持下,四年里他阅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的全部英文书籍,阅读清单中甚至包括莎士比亚全集和古英语。英语成绩也从入校时候的高考英语7分(百分制),一跃成为全校前列。大学四年,带给他的不仅是英语成绩的提高,也养成了他读书的习惯,塑造了他坚持、专注的品格。


大二那年,因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配置了几台苹果Ⅰ型计算机用于科研和教学,成为省内较早建立计算机机房的高校。从第一次与计算机亲密接触开始,刘再德便对这个新鲜事物着了迷,从此,计算机成为他成长和奋斗中重要的伙伴。


在学校杰出校友系列讲座之“跨越四十年的青春对话”上,刘再德分享人生经历


因为成绩优异,刘再德毕业后留校任教。在留校两年的助教生活中,他担任过班主任、英语课教师、计算机课教师。因为工作的需要,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知识成为他系统和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他从未放弃的学习方向。


1984年,学校提供了一个公派出国进修的机会,但需要通过托福考试。刘再德这个在高中的时候从未系统学过英语的年轻人,却以全校托福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留学美国的资格,成绩甚至超过了当时报名参加考试的英语老师。很多人觉得意外,仔细琢磨一下却也觉得是情理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他的辛勤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1985年,刘再德来到美国。出于对计算机的痴迷和热爱,刘再德的选择是美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雪城大学(Syracuse 大学)计算机专业,先后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接触了刚刚在美国兴起的互联网,开启了他从未停止过的创业历程。


亲历互联网热潮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异常萧条。多数留学生从业困难,选择继续攻读学位。“不少身边的同学因找不到合适工作甚至去读两个博士学位,但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刘再德决定走自己的路,在美国硅谷的MasPar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这个公司是当时硅谷获得投资最多的一家公司。虽然当时正值美国经济萧条,刘再德的年薪却达到了5.2万美元。


经过几份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沉淀后,1995年,刘再德和合作伙伴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Resonate。刘再德具体负责做互联网的一个关键技术“负载均衡”的技术研发。这项基于TCP内核的三方连接与URL负载均衡技术是让各机器的负载更平均,以达到给网络加速的目的。这是刘再德第一次与“网络加速”结缘。当时,美国最大的网站几乎都在使用刘再德研发的负载均衡技术,如雅虎、eBay等。直到今天,刘再德的互联网负载均衡技术专利依然是世界上引用最为广泛的专利之一。



2000年,Resonate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处在公司上市之际的刘再德,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第二次创业。这次,他因为过硬的技术顺利拿到融资,独自创办了FirstIP网络公司。沉浸于新公司产品研发的刘再德没有意识到,在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同时,一个巨大的风险正向他袭来。2002年下半年,FirstIP公司的产品即将推向市场,但时值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最严峻的危机是根本找不到客户,“等到产品出来时,那些公司全垮了,我本来是要针对这些客户进行销售的”,刘再德说。在那段时间,昔日的硅谷之星们——知名的互联网搜索引擎Excite、Inktome、最大的网络服务公司Exodus等许多拥有“行业第一”和“最大”称号的巨头都倒在了互联网泡沫中。2003年初,在经历了大裁员、融资无望的情况下,刘再德被迫关闭FirstIP网络公司,这是他最灰暗的一段时光。这段创业失败的经历是刘再德人生的低谷,也意外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


从技术专家到企业家的蜕变


在此之前,刘再德只能够算是一个性格沉稳,不善言辞的研究型技术人员,但第二次创业的失败,让他深刻地认识到,自身企业管理能力和全局把控能力的不足,这次沉重的打击,给他上了难忘的一课,刘再德决定从单纯的技术中走出去,做一个会管理懂销售,从市场需求出发的企业管理者。


2003年,刘再德受到三位老同事的邀请担任Speedera公司副总裁,继续他的互联网事业,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亲历了公司上市的成功,公司倒闭的失败,刘再德创业的心态更加平和,目标更为明确,对资本、市场、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理解也更为透彻。他认为,FirstIP和大多数当时倒下的硅谷公司有着共同原因:技术研发周期的延迟,商业模式失效,管理不善。在Speedera,刘再德更加重视管理和控制,以用户需求和技术研发为核心。在他的主持下,Speedera在2004年一年之间提交10多项CDN相关的专利申请,异军突起,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



2005年,全球最大的CDN服务商Akamai科技公司以1.3亿美元收购了Speedera。刘再德也进入Akamai公司担任事业拓展高级总监。在此期间,他成功制定了Akamai在中国的运营战略,建立了与中国CDN企业的合作,是Akamai进入中国市场的开拓者。


就在这时,已有了敏锐商业嗅觉的刘再德深深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令人激动的IT风潮。中国经济发展之迅速,令刘再德惊喜万分,在多数人都不理解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的疆土。


刘再德辞掉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跻身北京,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创业。2008年11月1日,刘再德正式执掌北京快网科技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当时的互联网有一条著名的“8秒钟”定律,即用户对页面最大的忍耐限度是8秒钟,而这条定律也催生出了解决互联网性能不佳问题的CDN行业。北京快网的主营业务就是CDN加速服务,为互联网公司提供CDN解决方案。


左二为刘再德


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快网的发展模式不同于其他国内企业,它以产品的自主研发制造和差异化服务为核心,迅速完成了在全国各运营商进行网络布局,同时加强与海外同行的合作。事实证明,刘再德“厚积薄发”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北京快网自主研发的静态内容加速、下载加速、内容存储服务等产品深得客户的信赖。2010年,北京快网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行业的黑马,居于行业排名第三,而排名靠前的另外两家公司均已成立多年。北京快网先后荣获2009德勤中国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强(CDN行业唯一一家),2009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2008红鲱鱼亚洲最具投资价值企业100强等荣誉,服务于包括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门户网站在内的500多个知名互联网企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0%,是当时国内CDN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


从2008年起,经过四余年的发展,北京快网不仅成为中国领先技术的CDN服务商,也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北京快网取得成功的同时,刘再德又把目光聚焦到了更远的地方。


创业,永恒不变的主题


“创业是一份工作,创业是一种乐趣所在。”刘再德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的身份,也从一名知名企业家慢慢转变为了创业投资人和创业导师。


“发掘、培育好的创业项目,指导有志于创业的青年人更好地抓住机会、利用资源,这是我下一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刘再德说。“曾经上过市,垮过台,还被人收购过,在资本市场上也来回过好几次了。”他常常用调侃的语气说起自己经历过的困难与失败。“虽然辛苦,但我不后悔,如果让我选择,我依然会选择创业。”从纯技术人员到用技术参与创业,再到主导创业,最终指导创业,刘再德一直在创业的路上前行。



在当前的创业火热期,也需要一些“冷思考”。在美国的3次和国内的1次创业经历,让刘再德有了深刻的体会。“创业源于九死一生的坚持,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刘再德说,“其实,创业也是一种‘职业选择’,要以自己给自己找工作的态度,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经验。”在刘再德看来,创业要具备以下几种要素,一是有勇气,不怕输在起跑线,就怕不起跑、不坚持;二是不盲目,合理评估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三是找对合伙人,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创业的成功概率;四是不一味“求大”,学会权衡舍与得。“创业早期无须主导创业项目,可以先试试‘水有多深’。”他提醒即将和已经投入到创业风潮的年轻人们,“世界为我们开了很多门,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从零到一,从创新到创业,不破则不立;从一到十,从优秀到卓越,自强方能自立。”这几句话来自于刘再德献给创业者的诗。他认为,创业最重要的是“从0到1”的前端过程,这是个创新的过程,而“从1到10”甚至到“N”的过程,则涉及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是创业后端需要考虑的问题。


“来得巧不如来得早”,这是刘再德经常说的一句话。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不要一上来就试图去寻找捷径,把握当下,脚踏实地,才能在大浪淘沙后成为“剩者”,最终成为“胜者”。“我只是芸芸众生中辛劳奔波的一个,但是我是快乐的。”在刘再德看来,创业不仅是一种工作的乐趣、生活的乐趣,已经融化为内心的一种生活态度。


经历+知识+判断=智慧


刘再德最开始在美国找工作的时候,一个面试官问他:“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他一时竟然不知道怎样回答。“就算现在再问这个问题,我一样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刘再德说,“人生往往是一条没有被规划的路,贫穷闭塞落后可能限制了你的想象和梦想,但我们会遇上无限的可能和机会。”正如当年那个在机场不知道如何乘电梯的懵懂少年从来没有想象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经历+知识+判断=智慧。”2018年6月,刘再德再一次返回母校与学校的师生畅谈自己的经历时,给出这样一个公式。


“没有差异化的东西,就没有稀缺性,也就是没有价值。”他用这样一句话来注解公式中的经历和知识。“人生永远都是在最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到的东西最多,差异越大,经历各不相同,才能够体会到学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之前那些充满笑与泪的经历,都是我的财富。”刘再德说,“同样,观点不同的书籍才能带来不同的思想,再加上社会更生动的反馈,我们才能从中受益。”


在学校2018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上,刘再德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行动,有自己的思考框架和体系,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刘再德说。面对繁杂的信息,不能纯粹单向接受,看到符合自己的观点就全盘吸收,要多问“为什么”“怎么做”“还有什么”,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咀嚼”,才能把握信息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做好决策和行动,最终把经历和知识转化为智慧,得到成长。


“大学毕业不仅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更是另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刘再德作为优秀校友代表讲话。他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启迪同学们,大学学习的不是方程而是方法,需要培养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创新思维,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具备了创新思维,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时,才能无所畏惧,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勇敢自信,健康一生(Stay Hungry,Stay Foolish,Stay Brave,Stay Healthy)”,这是刘再德送给成信学子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一直恪守的人生准则。他自信、专注、坚韧,充满无限活力,一直在创业的道路上开拓前行。


猜你喜欢

小信说 | 有颜还有才,成信大学霸“女寝”C位出道!

成信美 | 确认过眼神,他们是成信大最“靓”的人

微聚焦 | 成信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微聚焦 | 工代会、教代会代表履职尽责,共商学校改革发展大计

述声电台 | “你读的最厚一本书,不会是《5年高考3年模拟》吧?”

微聚焦 | 速来围观!成信大道路、楼宇、景观等你来命名!



新媒体中心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成信故事(第二辑)》

作者/刘晓阳、谢滟馨

图片来源/刘再德

编辑/刘蕊绮  审核/刘晓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